发布时间:2025-10-15 18:14:22    次浏览
(时长06'48'',建议Wi-Fi下打开) 北极马拉松的亚洲第一人2014年的一天,朋友问梁峰,北极马拉松有名额,去不去?宣传文案里面渲染的「中国第一人」、「世界上最北最寒冷的马拉松」之类的字眼招摇地跳入眼底时,梁峰那颗躁动不安的心说了yes,「就一秒钟的时间」。「文艺的说法是这个事情可以一直这样牛逼的吹下去,等我垂垂老矣,围着火炉裹着毛毯给孙子吹牛的时候,可以收获一个崇拜的眼神和恭维。」2014年10月,梁峰和8位队友深入北极圈内格陵兰群岛的康格努斯瓦克,这场每年最多只接受180名跑者的马拉松,需要参赛者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里,在万年冰川之上跑完全程,这是「全球最冷酷马拉松」。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冰山,梁峰心怀敬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完美线条,在自然面前,人类一如既往的卑微渺小。没膝积雪之下是千年不化的玄冰。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就是为这个路段发明的词句」。北极的冰天雪地里什么都没有,一眼望过去全是白的,只有风在呼啸着吹过,远处的冰川安静而庄严。「跑的时候只有自己的声音,咔呲咔呲地在响。」有人路过后喊了一声,「孤独是多么美的一件事情」,然后继续独自上路。梁峰顺着他的背影望向前方,「刺骨扑面的寒风和深及没膝的积雪远远比不过前面那一柱阳光的斑斓美丽。」作为第一批参与该赛事的亚洲人,梁峰用3小时13分钟完成了人生第一个半马,对于快到不惑之年的他来说,意义非凡。他经常和朋友说,你要是想跑马拉松、想跑好、理解什么是马拉松,有两个马拉松一定要去跑,北极马拉松就是其中之一,他说那种比赛特别让人有感触。「无论如何你都要去体验的,因为特别地让你觉得天地合一,然后自己很渺小,要以敬畏之心尊重跑步这件事情。」比起呵气成冰的寒风、步履蹒跚的积雪、光怪陆离的极光,更让梁峰记忆深刻的是此行中遇见的几位跑者。梁峰说,当时有一位穿着印有婴儿头像T恤的跑者请他帮忙拍照纪念。因为家暴离婚后被法庭判了禁止令,他在孩子16岁之前不能接近孩子。为了表达对孩子的歉意和思念,他满世界参加马拉松,每完成一场就找人帮忙拍照,希望能在孩子满16岁生日时把这些照片做成相册寄给他,他想告诉孩子自己虽然不能靠近他,但他却一直在想他。另一位是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跑完全程的她在终点和迎接自己的老伴热情拥吻。梁峰问老大爷为什么他不跑而是让太太去跑。原来老爷子两年前查出癌症晚期,老太太就60岁开始学跑步,63岁开始跑跑全马,64岁的时候跑了这个北极马拉松,她是为了完成老伴在北极圈跑步的心愿,这是一场承载了伟大爱情的长跑。 「当时就觉得,哇!原来运动和人的情感贴得很近,原来跑步可以承载这么多人性的东西在里面,跑步这种东西也可以把人的情感放大,多次的放大,多倍的放大,寄载着情绪和诉求。」说起这件事情,梁峰有些激动,「到现在说起来这件事我还是有点忍不住想哭。」 杂牌运动爱好者的尝试梁峰跑过很多稀奇古怪的马拉松,从北极马拉松、红酒马拉松再到日落马拉松到,最热的、最冷的、最南的、最北的、最有趣的、最严肃的,他都参与过。但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梁峰其实不擅长跑步。他说自己爆发力强,适合短跑,但一长跑就掉速严重,膝盖也会疼。「当然做了悦跑圈之后他也已经完成了好多个半马和全马,半马最好成绩是两小时5分钟,全马基本上都得奔6小时去了。」1977年出生的他从小最爱的是足球和篮球,「93年开始看足球,95年就开始打篮球」,他自称是「狂人的运动爱好者」,他是潜水员、香港枪会和广州枪会的终身会员,并拥有越野车驾驶一级证书。梁峰大学专业读的是移动通信,毕业后他在广州电子第七研究所干了11年,从事移动通信相关工作。但爱冒险的性格注定了他不会在研究所这种公家单位一直干下去。2009年,他辞职出来创业。「我本身就是个运动爱好者,狂热的那种,本身错过了互联网的大潮,就想着移动互联网的大潮不能再错过了。」最初,梁峰和他的另外三个搭档齐宇、吴文业和路嘉因为一起打篮球,非常热爱体育运动的缘故,曾一起创业做过一款叫「爱运动」的产品,做场馆预定、票务销售等业务,主要以足球篮球为主,马布里还过来帮他们剪的彩,朱芳雨、易建联等也都是他们的好朋友。尽管四个人手上的体育资源非常多,但因为什么都想做,所以什么都做不好。梁峰明白了,「大而全」的思路行不通,体育最本质的问题,互联网解决不了。 新的起跑线面对停滞不前的项目,大家决定悬崖勒马,以互联网思维重新整理思路,做减法,找需求。他们发现,「要马拉松门票的人,远多于要恒大球票的人。」梁峰和几位合伙人调转船头,拿着搭档抵押房子换来的100多万,决定做一款社交型的跑步应用,这就是2014年2月诞生的悦跑圈。梁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团队花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混迹各大跑步聊天群,他们发现跑步群里有三个话题是聊得最多、最热门的,第一是晒跑步轨迹,第二是有漂亮的美眉穿着漂亮的衣服在拍照,第三是跑步者在风景如画的马拉松赛道拍照。「人们并不在乎自己跑得多快,跑得多好,你获得最多的赞赏往往来自于你跟谁跑,在哪里跑,穿什么跑,社交才是运动的第一需求。」表达用户的存在感和认同感,是梁峰做悦跑圈的成功法门。从北极圈归来,梁峰在悦跑圈加入了很多有温度的产品设计,跑者之间可以成为跑友,为分散在各处的跑者建立起一个良性互动的跑友圈子。 线上的马拉松运动真正让悦跑圈名声大噪的,是2015年1月为厦门马拉松设计的「线上马拉松」。厦马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马拉松之一,厦马的赞助商特步找到悦跑圈合作。对于不能亲自现场参加厦门马拉松的跑者,只要用悦跑圈计时,不论时间、地点,只要当天完赛,悦跑圈就会颁发或者快递一块奖牌。活动效果远超预期,现场准备的2000块奖牌被哄抢一空。「一个大婶冲上来要奖牌,我刚拿起奖牌正跟别人说话呢,突然另一个大婶冲上来就把奖牌抢走了……场面极其混乱,为了维持秩序腹肌喊到抽筋,展台被人潮冲垮了,警察还被打了,人们对于荣耀的那种渴望,你根本无法现象。」梁峰手舞足蹈的比划着现场的画面。「发现了跑者对于荣誉的这种渴望」,那次厦门线上马拉松的经历,让梁峰确认了悦跑圈今后的发力方向,也是悦跑圈坚持做勋章的起源。「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被人承认,而奖牌和勋章就是最好的褒奖载体,也是提高用户认知和忠诚度的一根纽带。」「用户跑线上马拉松不是去买奖牌,我们还是想把它做成一个赛事。」自2015年1月悦跑圈在厦门马拉松上首创了线上马拉松后,重庆、扬州、大连、兰州线上马拉松接踵而至,线上马拉松逐渐成为跑圈中2015年最流行的赛事。 城市中产新宗教梁峰说,跑步是一种大众以为门槛很低的体育运动,跑步这项运动在他的理解就是人体的本能,就像要想打猎,就要学会跑步。「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每个人生活压力变大,导致失落感失去了自我认同。最重要的是,有了手机和互联网,人与人之间变得淡漠,关注在手机屏幕上,忘记了人与人之间真是交往,忘记了身体本能的一些需求。」马拉松的出现,恰逢其时。随着生活节奏压力的增大,人们为了缓解压力,都市马拉松运动开始流行发展起来。当人们在不停晒运动轨迹照片的时候,会发现原来身边好友在也跑步,身体释放舒缓压力,共同经历回应孤独,参与获得关注和存在感。慢慢从量变到质变,到现在,马拉松不只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方式,一种城市里的新宗教。梁峰说,跑步跟吸毒是一模一样的东西,一是都会成瘾,二是都会变瘦,三是都会让你很兴奋,因为吸毒是产生内啡肽,跑步也是产生多巴胺和内啡肽。「而跑步是一种更积极阳光的生活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感染别人,而且具有传播力,有成瘾性。」梁峰说,中国有一帮叫孤独跑者的群体,他们不带手表,不带手机,就是为了跑步去跑步的。「背着行李就到了一个马拉松的现场,就旁边睡觉,吃个饼子喝口水。第二天快开始的时候把衣服一卷扔在草丛里就开始跑,跑完回来拿着行李就走,一言不发,跑个马拉松就回去,搭个便车或者坐个火车就走。」梁峰及团队所理解及倡导的跑步,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必需品,一种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是结交朋友的度量衡。梁峰说:「体育运动的魅力主要有三个:参与感、成就感和胜负,真正吸引人们去跑步的,并不是跑步本身,而是跑步之外带给人们的乐趣。」采访的时候,梁峰说昨天他一个朋友正好在波士顿,拍了波士顿的那条起点线非常激动,他们朝圣一般看待的蓝线。「其实就是画了一条线,波士顿的起点。那是永远的起点,大家都会觉得那是在朝圣。」波士顿的这条蓝线,就是马拉松爱好者眼中的耶路撒冷。文/张启斌图/杨才广